小炒攸县香干
在湘菜里,有一道心蓝非常喜欢,那就是攸县香干,锅香浓郁、口感滑嫩、韧性十足、口味纯正。可是攸县香干却并不像剁椒鱼头、口味虾一样属于峰尚湘菜,呵呵,因为攸县水质独特,黄豆优良,一直坚持传统工艺,外加上运输的保鲜技术问题,攸县香干一直未能全面走向全国。也正是这样,他才能始终保持着那份土里土气,毫不时尚的纯真味道…… 心蓝也是个毫不时尚的人,我喜欢盖碗茶,喜欢册页,喜欢线装本,喜欢手卷,喜欢中国瓷,喜欢宣纸折扇,喜欢传统菜色。这些在时尚人士眼中土的掉渣,淡出生活舞台的老家伙什,在我眼中却是如此美丽优雅含蓄。那些渐行渐远的旧时光,那些曾经风韵的古老,让我迷醉,让我倾心。现行风头正盛的那些所谓时尚,我总觉得少了一分内涵,多了一分浮夸,少了一分沉淀,多了一分躁动…… 小K是我一个朋友,交情不是很深,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喝酒,我们就是所谓的酒友。小K今年20来岁,是家中的小儿子,或许是古惑仔看多了,或许是天生就流淌着“侠客”的血液,从十六岁就在街头瞎混。和他认识是基于一次血腥刺激的经历。那天我和S在后花园喝茶看书,鸟语花香,淡薄清茶,一切静逸祥和。忽然,一个浑身是血的小伙子闯进这片宁静,吓了我一跳。“BOSS,搞定了。”小伙子说完,自顾自走进里屋,熟门熟路的找出药箱,拎着一瓶酒,大大咧咧的往藤椅上一躺,边处理伤口边狂饮芝华士,很豁达很狂放。 “心蓝,这是小K,我的一个小弟兄,刚帮我处理了一些烦人的琐事。”我不喜欢这种以暴易暴的处理方式,可是却不能说些什么。“你就是心蓝,那个做菜写字的心蓝,哇,我是你的粉丝。”小K异常热情,直接握住了我的双手,那刺眼的殷红让我无法想象十几分钟前,这双热情的手上握着的是什么。礼貌性的笑笑,我挣脱小K的热情,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以此来平复砰砰直跳的心。“心蓝,你不是好酒吗?喝什么茶,来咱们喝酒。”小K不等我反应,直接跑进屋拿出三个酒杯,倒了三个满杯。S端起酒杯:“敬你,小K,辛苦了。”一沓RMB放在桌上。小K脱下满是血迹的T恤,满不在乎的胡乱一卷,开始不停的劝酒。满身的刺青让这具年轻躯体上的伤痕更加显眼,喝吧。小K很能喝,也很健谈,渐渐的,在酒精的撮合下,我们开始熟络,心底的那一丝防备也渐渐淡化……接下来的文章见小贴士,谢谢 |
【食材与调料】
【主料】攸县香干500g,里脊肉100g,青红杭椒100g |
【辅料】姜蒜适量,蒜苗适量,油5g,盐4g,味素2g,蒸鱼豉油3ml |
【制作步骤】
1.香干切大薄片,清洗碎屑待用 | |
2.青红杭椒切斜条,蒜子切坨,姜切菱形片,蒜苗切粒 | |
3.里脊肉切片,用蛋清、玉米淀粉、啤酒腌制30分钟 | |
4.坐锅起油,下姜片、蒜子、蒜苗粒爆香 | |
5.下肉片,翻炒至变色 | |
6.下青红杭椒,下盐、味素,翻炒2分钟 | |
7.下香干,翻炒2分钟 | |
8.撒蒸鱼豉油,翻炒均匀出香,起锅即可 |
【小炒攸县香干做法小贴士】
罗里吧嗦: 1.香干切大斜片,成菜视觉效果好 2.攸县香干本身属于半熟制食品,只需要短时间炒制入味即可 3.炒攸县香干,加入蒜香才是王道,所以我使用了大粒蒜子和蒜苗粒双重蒜香 接上文 小K时个追求时尚的人,他用鲜血换来的金钱基本上是消耗在时尚两个字上了。最新潮的手机,最流行的服饰,最炫目的项链戒指,最拉风的摩托车,最IN的词汇,最酷的刺青,让这个原本就很帅很高的小伙子对一些浮躁年轻小姑娘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小K基本上天天泡在酒里,每次他叫我出去都是喝酒。在酒桌上,小K是明星,在那些小丫头的眼光里我看到一种盲目狂热的光。小K是她们最IN的造型指导,那些舶来的品牌就是经典。这些小丫头是不会在乎我这土人的存在的,只有在小K的知会下,才会勉强和我喝两口,呵呵。我一度怀疑,我已经OUT了,我真的老了…… 于是我,我开始追寻这些所谓时尚的定义,看看能不能挽救我日益衰老的心。我询问了身边很多人时尚的定义,上到优雅的中年成功人士、下到满身穿环纹身的嘻哈小妹,结果每个人给我的答案都不一样。心蓝信奉一句话:“当你搞不清楚一件事的时候,就去看书。”立马找来了一大堆最新的所谓潮流时尚杂志,想要从中获得某种启示,结果是令人更加摸不着头脑。谁能说清楚,正统典雅的宝姿与前卫怪异的三宅一生,谁才是真正的时尚风标? 终于在一番痛苦挣扎,冥思苦想后,心蓝得出一个结论——时尚,不过是传媒诱导的一种模仿的风起罢了。回想起我以前疯狂迷恋的DIOR HOMME,那“如吸血鬼般优雅”。我明白了,在每一份时尚背后,都散逸着经济指标的铜臭,凋零着数典忘祖的悲哀。 旗袍,在上世纪酒窝美女胡蝶的演绎下,倾倒了世界,时至今日,仍常常被世界顶级时装设计师搬上T台,在立体裁剪、流行元素的衬托下,它可谓风华绝代,时尚优雅。然而在旗袍产生的中国,却只能得到少许人群的青睐,成了大部分眼中拖沓冗长的累赘。 中国瓷,随着郑和的风帆漂洋过海,征服和颠覆了国外上层阶级的审美,青花、景泰蓝已经是外国人对于中国瓷的基础认知和叹为观止,争相收藏的绝对宠儿。然而,在瓷文化曾经极度繁盛的中国,却难见元青花的标准器,而曾经的瓷都也沦为批量生产廉价品的大工厂。世界瓷业的巨头居然是蓝眼睛和倭寇。 写不完,大家见论坛吧 。 |